English

让每个学生的未来都充满阳光

1999-12-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 斐 通讯员 胡劲东 我有话说

编者按:素质教育怎样落实到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上,普通中学内部如何保障素质教育有效实施?多年来,华中师大一附中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该校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着力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这样一种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初冬的阳光下,记者走进湖北省的窗口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亲历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生动情景。

创新课程结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自1996年以来,华中师大一附中开设了一系列的探究性课程,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专项课题研究、专题活动开展、多媒体软件制作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发挥创造潜能的新途径。

这样,不少学生即使在高三,也常常被实验所吸引,主动走进实验室,探求自己心中的迷惑。已经考入北京大学核物理应用专业的学生童立理,对电学中的一个问题表示怀疑,于是他独自在实验室里就这一专题反复测试,果然有新的发现,实验情况比课本和老师讲的要复杂,于是他实事求是地写出了自己的实验报告,完善了这一问题答案。学生彭璐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有关瞬时速度的处理方法,新旧教材讲法不一,前后作了十几次实验,取得第一手资料,经过认真分析和详细比较,也找到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学生张弓在高三复习的最紧张时刻,对老师讲述的一道问题的结论表示怀疑,他想到了计算机,设计出辅助实验程序并通过计算机验证,结果出来了,老师讲述的结论没有错,疑虑被解除。他高兴地把结果报告给老师,老师又鼓励他把这一结果写成了《一道物理题的计算机模拟及思考》。年级主任严正夫老师介绍这些事例时,情不自禁地说:“我们也感到莫大的欣慰,因为,又一位高素质学生正生龙活虎般站立在我们面前。”

华中师大一附中李水生校长认为:中学片面的学科课程观念、单一的课程结构、全继承性的课程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创新发展。因此,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念,还应该包括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要改革课程结构,既要加强基础学科课程建设,还要增设一些供学生选修的培养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拓展性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究性选修课程,形成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三结合的立体型课程体系,建立起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就是这样,华中师大一附中形成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模式

该校认为: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渠道。为此,他们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由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在一节内容为《氢键》的化学课上,课堂设计者将一节课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学生自学预习氢键的基本知识;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学生讨论、老师引导、解决问题;通过提问训练学生迁移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重点知识的归纳小结,课堂显得热烈有序。课后,汪兆龙老师告诉记者,这种课堂教学过程是“互动探索式教学模式,经过实验,成效非常显蓍。

“培养自学,减负增效”是华中师大一附中一贯坚持的教改方向。该校不仅对课堂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量作了硬性规定。在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体艺馆、体育场向学生全方位开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对华中师大一附中的课堂有深刻体会:罗欢同学说:在这里学习一年来,我最大收获是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习习惯变好了。张薇同学说: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如朋友关系,使我们在轻松中学到知识。老师不仅是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如何去获取知识。

创新评价标准

在这里,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师生开展创造性教学和学习积极性,而他们独创的“素质学分制”正是在教改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该校“素质学分制”除了对课程和评价实行有效管理外,素质学分制具有全面性,涵盖对学生德智体美心等方面的素质要求,其中德占20%,智占70%,体占6%,美占2%,心占2%;素质学分具有制约性,三年累计获奖励学分270学分为优秀毕业生。素质学分制是一种充分体现“合格+特长”的教学管理制度。

素质学分制也讲“分”,但不再是应试教育意义下的“分”,而是特定意义的分。学期末,学生不发传统的考试成绩单,而是发《学生素质学分成绩通知单》。该成绩单运用图标分解法,确立了德、智、体、美、劳五项指标,最后得出学生“五育”综合分评等级。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引导师生和家长向着全面素质提高方向发展。不少家长在拿到一份全新的素质学分成绩通知单时感慨地说:“华师一附中实施素质教育动了真格!”

核定学生学习成绩时,该校向分数排名亮起了红灯,文化课考试分数不再公布,仅作为教师分析教学的依据。

华师一附中还制定了《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条例》,大力宣传表彰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建立学生奖励基金,重奖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富于创新的优秀学生。年级副主任邓银国对记者说:“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可以操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新的评价标准是关键。”

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前身是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是李鹏委员长的母亲、革命教育家赵君陶女士于50年代亲手创办的,如今已成了全国中学教育改革创新的开路先锋。李岚清同志近年曾两次视察这所学校并高度评价说:这些改革的方向是对的,要不断加以总结完善,有步骤地予以推行。九十年代来,该校每年升入各类重点大学人数超过80%。该校学生业余党校共办了14期,培训党员积极分子1000余名,发展学生党员37人。学科竞赛也是硕果累累,先后有3人获得国际学科奥赛金牌,有14人次进入国家集训队。由此可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学生参加高考和升学。99届是这个学校实施“素质学分制”后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600分以上的人数18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5%,另有99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